癌症为什么总感到饿和癌症为什么发现就是晚期

2024-05-07 13:07:19
乳腺肿瘤治疗专家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为什么总感到饿和癌症为什么发现就是晚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为什么总感到饿,以及癌症为什么发现就是晚期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肿瘤患者总是食欲不振,有四大原因


调查显示,疲劳、厌食(食欲减退)、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三大症状。在新诊断的肿瘤患者中有1/2会出现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还可能是某些胃肠道肿瘤患者早期的唯一表现。癌性厌食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上一个严重而棘手的问题。

肿瘤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所造成的进食障碍或厌食。肿瘤本身因素如上消化道梗阻、肠梗阻、大量浆膜腔积液等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肿瘤相关的不良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严重失眠、神经紧张、情绪低落等,可使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恶心等表现。各种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等也会引起食欲下降。

二、肿瘤消耗营养。肿瘤增殖过程中会消耗宿主(患者)的大量能量和营养,并引发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各种营养素的缺乏。这些营养素缺乏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三、肿瘤影响机体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干扰食欲调节。肿瘤组织本身及肿瘤引起的代谢异常,可向循环系统释放引起厌食的活性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干扰素、5-羟色胺、乳酸、酮体等,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

四、心理因素与习得性厌食。肿瘤患者的食欲受焦虑、恐惧、精神过度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习得性厌食”是患者在诊疗中产生不适或疾病引起痛苦时,对当时的食物产生条件反射,进而出现对食物的厌恶。

提振食欲有办法

食欲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可以刺激机体摄入食物,为机体补充必要的能量。食欲不振包括:没有饥饿感、吃饭没有味道、身体消瘦。

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才能耐受一系列抗肿瘤治疗。肿瘤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中医疗法、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来改善食欲。

1、药物治疗

孕激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醋酸甲羟孕酮片常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但也并不局限于妇科使用。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提升肿瘤患者的食欲,但用量不同,所产生的药效不同,因此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激素类药物短期使用,也有很好的提振食欲的作用,但是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胃肠道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比利、马来酸曲美布丁等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口服营养剂。锌是维持和修复味蕾的重要元素。锌影响味觉蛋白的合成,可增加唾液中的钙浓度。生姜中含有6-姜辣素、锌和姜酚等有效化学成分,在减少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妊娠剧吐和术后恶心等方面有疗效。鱼油中所含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干扰炎性细胞因子合成,因此对癌性厌食有治疗作用。

2、中医疗法

药膳可起到“温脾健胃,降气止逆”的作用,比较适合的药膳有饴糖姜枣汤、蜂蜜鸡蛋羹、黄芪内金粥等。

饴糖姜枣汤的食材包括饴糖、生姜、红枣。制作时只需将洗净的红枣、姜片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加入饴糖,等到饴糖融化即可。但如果患者有腹胀、呕吐,或同时合并糖尿病,则不宜服用。

蜂蜜鸡蛋羹的食材包括蜂蜜、鸡蛋、食用油、盐。蜂蜜性平,有养脾除烦之效。制作时将鸡蛋打散后加入蜂蜜搅拌调匀,然后蒸熟即可。如果存在泄泻的症状则不可服用。

黄芪内金粥的食材包括黄芪、薏米、赤小豆、焦山楂、鸡内金粉、金橘饼、糯米。诸食材合用可补气健脾、行气消食。制作时将黄芪加水煮熟,之后取汁加入薏米等食材熬煮成粥,再加入鸡内金粉即可。

3、运动干预

运动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饥饿感的产生。但是需要注意,过度的运动会降低身体抵抗力。肿瘤患者比较适宜的运动形式是散步、打太极拳、快步走等。

4、心理干预

心情不好,胃口就不好,肿瘤患者更是如此。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改善食欲也有帮助。

如何应对不适?

1、易饱、恶心

患者充分了解进食及营养的重要性后,宜在身体较舒适时多进食,例如化疗之前或2次治疗之间。患者应少食多餐(每隔1~2小时可吃少量食物),三餐勿过饱。当感到饥饿时,可以随时进食,应提前预备可供随时进食的食物。用餐前可使用控制症状的药物,如镇痛药、止吐药等。

患者可优先食用高营养浓度并且喜爱的食物。正餐时间可以吃固体食物,茶歇时间可补充有营养的液体食物,以免出现胃饱胀感。避免食用易引起恶心的食物,如油腻、过甜、辛辣等食物。避免在高温、通风不良、有油烟的环境中进食。更换喜爱的餐具,布置漂亮的餐桌,听音乐或观看有趣的电视节目,轻松愉悦的用餐情绪可明显改善食欲。

2、味觉或嗅觉异常

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可能发生味觉或嗅觉的变化,对食物产生反感,影响正常进食。此时应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可以用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取代肉类,但要注意避免腥味。可使用调味料改变食物的风味。

3、口干

食用较甜或较酸的食物可增加唾液的分泌,但口腔疼痛、肿胀的患者慎用。选择质地松软的食物以利吞咽,也可将食物拌入汤汁,或者改变烹饪方式,如勾芡、蒸煮、煲汤等。

患者应小口进食,并充分咀嚼。每日摄入足量的水,小口喝水以湿润口腔黏膜。若口干症状严重且出现肿胀疼痛,可遵医嘱使用保护口腔黏膜的药物。

4、黏膜发炎、口腔疼痛

患者应选择质地软嫩、易于咀嚼且细碎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若饭后存在烧心感,应尝试饭后1小时内保持站姿或坐姿。为保持口腔卫生,需经常漱口,去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或遵医嘱使用漱口水,以促进伤口愈合。如果想减少食物触碰伤口,患者可采用吸管摄取流质食物。

癌症发现时为何总是晚期?

当我们谈论癌症时,一个常见的观点是许多癌症在被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但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基础。

癌症晚期发现的原因1. 缺乏明显早期症状

许多癌症在早期阶段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例如,肺癌、胰腺癌和卵巢癌等,在早期可能没有特别的迹象或症状,或者其症状模糊不清,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更常见的轻微疾病。

2. 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

并非所有类型的癌症都有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虽然如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癌症有明确的筛查指南,但对于其他一些癌症,如肝癌或胰腺癌,目前缺乏普遍推荐的早期筛查程序。

3. 误诊或漏诊

早期癌症的症状有时可能被误解为其他较为常见的疾病,导致误诊或漏诊。此外,有些病例可能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或患者对症状的忽视而未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

提早发现癌症的方法1.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癌症筛查是提早发现癌症的重要手段。了解并遵循针对不同癌症的筛查指南,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家族癌症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更为重要。

2. 注意身体变化

留意身体的任何异常变化,如持续性的咳嗽、体重无缘无故的下降、持续的消化不良或排便习惯的改变、不明原因的疲劳感等,都应引起注意。

3. 提高癌症意识

普及癌症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癌症早期症状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在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

4. 积极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

5. 遗传咨询

对于有家族癌症史的个体,进行遗传咨询和评估可能有助于确定个人的癌症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预防策略。

尽管癌症在早期可能难以发现,但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对身体变化的关注、提高癌症意识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增加癌症的早期发现率。癌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任何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进行适当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患者总是食欲不振,有四大原因


调查显示,疲劳、厌食(食欲减退)、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三大症状。在新诊断的肿瘤患者中有1/2会出现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还可能是某些胃肠道肿瘤患者早期的唯一表现。癌性厌食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上一个严重而棘手的问题。

肿瘤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所造成的进食障碍或厌食。肿瘤本身因素如上消化道梗阻、肠梗阻、大量浆膜腔积液等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肿瘤相关的不良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严重失眠、神经紧张、情绪低落等,可使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恶心等表现。各种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等也会引起食欲下降。

二、肿瘤消耗营养。肿瘤增殖过程中会消耗宿主(患者)的大量能量和营养,并引发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各种营养素的缺乏。这些营养素缺乏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三、肿瘤影响机体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干扰食欲调节。肿瘤组织本身及肿瘤引起的代谢异常,可向循环系统释放引起厌食的活性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干扰素、5-羟色胺、乳酸、酮体等,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

四、心理因素与习得性厌食。肿瘤患者的食欲受焦虑、恐惧、精神过度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习得性厌食”是患者在诊疗中产生不适或疾病引起痛苦时,对当时的食物产生条件反射,进而出现对食物的厌恶。

提振食欲有办法

食欲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可以刺激机体摄入食物,为机体补充必要的能量。食欲不振包括:没有饥饿感、吃饭没有味道、身体消瘦。

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才能耐受一系列抗肿瘤治疗。肿瘤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中医疗法、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来改善食欲。

1、药物治疗

孕激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醋酸甲羟孕酮片常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但也并不局限于妇科使用。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提升肿瘤患者的食欲,但用量不同,所产生的药效不同,因此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激素类药物短期使用,也有很好的提振食欲的作用,但是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胃肠道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比利、马来酸曲美布丁等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口服营养剂。锌是维持和修复味蕾的重要元素。锌影响味觉蛋白的合成,可增加唾液中的钙浓度。生姜中含有6-姜辣素、锌和姜酚等有效化学成分,在减少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妊娠剧吐和术后恶心等方面有疗效。鱼油中所含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干扰炎性细胞因子合成,因此对癌性厌食有治疗作用。

2、中医疗法

药膳可起到“温脾健胃,降气止逆”的作用,比较适合的药膳有饴糖姜枣汤、蜂蜜鸡蛋羹、黄芪内金粥等。

饴糖姜枣汤的食材包括饴糖、生姜、红枣。制作时只需将洗净的红枣、姜片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加入饴糖,等到饴糖融化即可。但如果患者有腹胀、呕吐,或同时合并糖尿病,则不宜服用。

蜂蜜鸡蛋羹的食材包括蜂蜜、鸡蛋、食用油、盐。蜂蜜性平,有养脾除烦之效。制作时将鸡蛋打散后加入蜂蜜搅拌调匀,然后蒸熟即可。如果存在泄泻的症状则不可服用。

黄芪内金粥的食材包括黄芪、薏米、赤小豆、焦山楂、鸡内金粉、金橘饼、糯米。诸食材合用可补气健脾、行气消食。制作时将黄芪加水煮熟,之后取汁加入薏米等食材熬煮成粥,再加入鸡内金粉即可。

3、运动干预

运动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饥饿感的产生。但是需要注意,过度的运动会降低身体抵抗力。肿瘤患者比较适宜的运动形式是散步、打太极拳、快步走等。

4、心理干预

心情不好,胃口就不好,肿瘤患者更是如此。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改善食欲也有帮助。

如何应对不适?

1、易饱、恶心

患者充分了解进食及营养的重要性后,宜在身体较舒适时多进食,例如化疗之前或2次治疗之间。患者应少食多餐(每隔1~2小时可吃少量食物),三餐勿过饱。当感到饥饿时,可以随时进食,应提前预备可供随时进食的食物。用餐前可使用控制症状的药物,如镇痛药、止吐药等。

患者可优先食用高营养浓度并且喜爱的食物。正餐时间可以吃固体食物,茶歇时间可补充有营养的液体食物,以免出现胃饱胀感。避免食用易引起恶心的食物,如油腻、过甜、辛辣等食物。避免在高温、通风不良、有油烟的环境中进食。更换喜爱的餐具,布置漂亮的餐桌,听音乐或观看有趣的电视节目,轻松愉悦的用餐情绪可明显改善食欲。

2、味觉或嗅觉异常

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可能发生味觉或嗅觉的变化,对食物产生反感,影响正常进食。此时应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可以用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取代肉类,但要注意避免腥味。可使用调味料改变食物的风味。

3、口干

食用较甜或较酸的食物可增加唾液的分泌,但口腔疼痛、肿胀的患者慎用。选择质地松软的食物以利吞咽,也可将食物拌入汤汁,或者改变烹饪方式,如勾芡、蒸煮、煲汤等。

患者应小口进食,并充分咀嚼。每日摄入足量的水,小口喝水以湿润口腔黏膜。若口干症状严重且出现肿胀疼痛,可遵医嘱使用保护口腔黏膜的药物。

4、黏膜发炎、口腔疼痛

患者应选择质地软嫩、易于咀嚼且细碎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若饭后存在烧心感,应尝试饭后1小时内保持站姿或坐姿。为保持口腔卫生,需经常漱口,去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或遵医嘱使用漱口水,以促进伤口愈合。如果想减少食物触碰伤口,患者可采用吸管摄取流质食物。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