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呕吐用药(可用于治疗癌症呕吐的药物是)

2023-10-14 05:14:03
乳腺肿瘤治疗专家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呕吐用药(可用于治疗癌症呕吐的药物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呕吐用药,以及可用于治疗癌症呕吐的药物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化疗后为何会恶心呕吐?这5个问题,要多多了解

化疗是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会让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就是其中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于化疗后的恶心呕吐要了解哪些问题?

1、为什么化疗之后会有这样的反应?

恶心呕吐实际上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平日里吃坏了东西也会先呕吐。化疗主要是通过静脉方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进入人体之后会刺激肠道黏膜,让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大脑就会发出呕吐的指令。

2、化疗之后恶心呕吐有哪些危害?

癌症患者本身身体就比较虚弱,如果在化疗之后有非常严重的恶心呕吐的情况,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它会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还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让患者的身体更加虚弱。其次它会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让人很是烦躁和焦虑。第三它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让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3、哪些患者在化疗后更容易恶心呕吐?

有些癌症患者在化疗之后只是有轻微的不适反应,有些癌症患者在化疗之后就会剧烈的呕吐。之所以出现这样不同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有关,也和不同的身体素质有关。从年龄上来看,小于50岁的人更容易呕吐。从性别上来看,女性更容易呕吐。从身体状况上来看,有胃病和肝病的人更容易呕吐。从心理原因来看,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人容易呕吐。

4、化疗之后的呕吐有哪些类型?

化疗引起的呕吐有非常多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急性恶性呕吐指的是化疗之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反应,快的话几分钟就会出现,慢的话几个小时就会出现。还有就是延迟性恶心呕吐,在化疗之后的24小时之后才有反应。还有就是爆发性呕吐,即使做出了预防措施,也难以缓解。

5、怎样缓解呕吐反应?

如果患者在化疗之后总是剧烈的呕吐,就要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服用止吐的药物,要规范合理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止吐方案。还要关照患者的情绪,多聊聊天,分散一下注意力。还能够用中医的方法,针灸的疗法是有效果的。还要注意生活管理,饮食方面不要太油腻,要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得太过于刺激,不要吃得太过于伤了。一定要注意营养补充,因为呕吐之后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如果吃不下可以少食多餐,并选择一些比较合胃口的食物。

化疗是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化疗之后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反应,恶心呕吐就是其中一种。这种不良反应给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要努力预防,继续解决,合理应对。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了解一下吗啡

吗啡是什么?药理作用是什么?

吗啡是治疗重度癌症疼痛的代表药物,为国家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其针剂只能在医院使用,片剂可以在院外使用,必须严格遵守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吗啡药理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

(1) 镇痛:本品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对钝痛效力大于锐痛,对内脏绞痛须配合 解痉药(本品可提高平滑肌张力)。

(2) 镇静和欣快感:本品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消除由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因而显著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本品可产生欣快感,易导致成瘾,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3) 抑制呼吸:呼吸抑制是吗啡致死的原因

(4) 镇咳:抑制咳嗽中枢。

(5) 缩瞳,中毒时呈针尖状

(6) 其他: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

2. 心血管系统

(1) 扩张外周血管体位性低血压

(2) 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3) 保护缺血心肌

3. 平滑肌

(1) 胃肠道:便秘①提高胃肠平滑肌张力,蠕动减慢,括约肌张力升高②抑制消化液分泌 ③抑制中枢

(2) 胆道:胆绞痛,oddis 括约肌收缩

(3) 其他:子宫张力降低,延缓产程;外括约肌张力高,尿潴留;大剂量收缩支气管,诱发哮喘

4. 抑制免疫

(二)临床应用

1. 镇痛

(1) 因本品成瘾性强,仅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烧伤等)。

(2) 可用于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吗啡有镇痛、镇静,扩血管作用,因此不仅止痛,尚可消除紧张,减 轻心脏负担)

(3) 胆绞痛、肾绞痛须配合阿托品使用。

2. 心源性哮喘

3. 止泻

(三)不良反应

1. 治疗量: 有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嗜睡等副作用。

2. 连续反复使用:治疗量 3 次/日,连用 1-2 周即可成瘾,成瘾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一旦停药则可出现戒断症状(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若给 予治疗量吗啡则症状立即消失。

3. 急性中毒:剂量过大,可致急性中毒,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成针尖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死于呼吸麻痹。注射吗啡拮抗剂(纳洛酮)解毒。

(四)禁忌症

分娩止痛、哺乳期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患者、颅脑损伤、颅压增高病人及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

化疗良药也有烦恼,怎样有效避免恶心呕吐?

化疗药物虽然可以帮助许多癌症患者摆脱病痛,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不适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饮食和睡眠。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易发生恶心呕吐的化疗药物以及避免恶心呕吐的方法。

易发生恶心呕吐的化疗药物

1.多柔吡星

多柔吡星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但是它也是导致恶心呕吐最为常见的药物之一。

2.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常被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和骨髓瘤等,但其会导致恶心呕吐的反应。

3.卡铂

卡铂是一种用于治疗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的化疗药物,也是导致恶心呕吐反应很强的药物之一。

避免恶心呕吐的方法

    使用抗恶心药

在治疗开始前,医生通常会开出一些抗恶心药物来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患者应该按时服用,并根据医生的说明进行调整剂量,以便达到最大的减少恶心呕吐的效果。

    饮食调整

患者可以调整自己的饮食来帮助减轻恶心呕吐的反应。例如,避免吃辣、腥、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等。

    心理干预

恶心呕吐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负担,此时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减少这种不适感。例如放松呼吸、听音乐、看书、瑜伽等都可以起到较好的缓解效果。

    遵循医嘱规定

最重要的方法是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按照他们给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处理。化疗药物会引起不同的不适副作用,使用化疗药物时,患者应当与医生联系,尽早处理问题,减少不适。

综上所述,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很常见,但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反应。如果您正在接受化疗治疗,不妨参照上述方法,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医生:晚期肺癌没有基因突变,除了化疗,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指南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肺癌领域除了像NCCN指南、CSCO指南等权威指南外,还有很多涵盖面比较窄但更新频率很快的指南,比如各种免疫治疗指南、恶病质指南、基因检测指南等,弥补了NCCN、CSCO指南更新不及时的缺点。

下面就盘点一下近期更新的小众指南,看看都有哪些新进展~

一、没有基因突变的肺癌如何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IV期NSCLC迎来ASCO指南新方案

在亚裔患者中,40%~5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为阴性。一直以来,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血管靶向药物的应用,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手段逐渐多样化。

2017年,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指南。近期,这一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更新。那么新指南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哪些新的治疗方案?一起来看下吧(由于本版指南的二线及三线治疗推荐与2017年相比无变化,因此,本文仅对一线治疗的更新进行总结)。

图一: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选择

图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选择

指南的此次更新涵盖了免疫治疗、化疗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治疗方案,而且免疫治疗已经取代传统化疗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因此对于没有靶向药机会的肺癌患者,一定要检测PD-L1,如有机会使用免疫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或者阿替利珠单抗,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二、ASCO首个恶病质指南发布!解决癌症患者常见生活质量问题

恶病质这个词,看上去就让人充满不祥的联想。与它相伴的,是人们对晚期肿瘤患者最经典的印象:身躯消瘦,面颊凹陷,形容枯槁……

然而,恶病质是必然发生的吗?它给肿瘤患者带来的危害,就只是消瘦而已吗?如果恶病质总是和消瘦联系起来,是不是可以把它“吃回去”呢?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其官方杂志《临床肿瘤学进展》(J Clin Oncol)最近发布了有关晚期癌症成年患者恶病质临床管理的新循证指南。目的是为ASCO成员提供第一个癌症恶病质指南,以总结有关该综合征治疗的可用数据。

恶病质的三个最重要的特点为:骨骼肌持续丢失、常规营养支持不能完全缓解、功能损伤。其中骨骼肌丢失是恶病质的核心表现,但并不意味着只有“骨瘦如柴”才算恶病质。体重下降并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是恶病质的前期表现。

恶病质是涉及多个器官的疾病,对于其治疗也是需要多种策略互补搭配。过去几年的研究结论已经很清楚地表明,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万能的“神药”,一下子就彻底逆转恶病质,在此次公布的指南中提出营养、药物等策略可能会给恶病质患者带来缓解。

1

药物治疗

该指南提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强烈支持任何药物来改善癌症恶病质的结局,并指出目前尚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用于该适应证。

既往使用的皮质类固醇和醋酸孕甾酮类药物虽然可以刺激食欲或增加体重,但会增加感染风险和(或)引起肌肉无力甚至增加血液凝块的风险,因此对于那些食欲不振和(或)体重减轻的患者,如果确定希望尝试食欲刺激剂,建议先对皮质类固醇或孕激素类似物进行短期试验。

2

营养治疗

由于药物干预在治疗厌食及代谢紊乱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研究已经聚焦于应用营养治疗恶病质。理论上来讲,营养支持不仅可以增加患者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还可以调节肿瘤患者的异常代谢,有益于抗肿瘤治疗。

但数据并不能完全支持这一点,适度增加体重和(或)改善生活质量,也不见得可以帮助患者更长寿。

同时该指南建议不要对大多数患有晚期癌症和恶病质的患者常规使用肠内营养或肠胃外营养。但对某些患者,例如可逆性消化道阻塞的患者,特别是如果预后在其他方面还算是有利的患者,可以进行肠胃外营养的短期试验。例如患有低级腹部癌而没有其他重要器官损害的患者,由此肠胃外营养可以作为肠内喂养的桥梁。

此外,指南提到无法针对治疗癌症恶病质的其他干预措施(例如运动)提出其他建议。

肿瘤恶病质伴随肿瘤而来,它如幽灵一般潜伏在肿瘤疾病过程中,一出现就会给肿瘤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令人别样忧愁。

恶病质的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开展。最需要的,是患者和家属能够重视营养治疗,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及早预防恶病质,才是治疗的最好办法。

三、《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发布,为肿瘤精准治疗之路再添动力

伴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一个重要的临床亚型。ALK抑制剂对伴有ALK基因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示出显著的临床获益。选择准确、快速、恰当的ALK检测方法,筛选出适用ALK抑制剂的目标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此次的更新也是亮点多多。

1

强调了ALK检测的必要性

ALK检测除了预测晚期ALK阳性NSCLC的ALK抑制剂治疗疗效外,在早期手术切除的非鳞癌NSCLC中,有研究表明ALK阳性患者比EGFR突变患者的无复发发生存期(RFS)短,也有研究表明ALK阳性患者比ALK阴性患者的RFS短,此外ALK阳性也预示着更高的肝脏复发风险,因此新版《共识》提出ALK阳性患者术后应采取更积极的随诊计划或进行辅助治疗。

2

扩大了ALK检测的适宜人群:早期患者的加入

数据显示,在早期手术切除的非鳞癌NSCLC患者中,ALK阳性和预后差相关,因此,与以往指南相比,新版《共识》对检测人群给出新的定义,加入了早期ALK阳性患者,强烈推荐在腺癌(包括含腺癌成分)患者,不管其分期,都需要进行ALK检测。

3

ALK检测的新方法:NGS方法的加入

新版《共识》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更新了NGS(二代测序)作为ALK检测的方法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NGS成为最新获批且第一次被共识/指南推荐的ALK检测方法。基于RNA扩增子测序方法的优点是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但对RNA的质量要求高,因此在进行ALK结果判读时,应充分掌握NGS检测平台及试剂的特点和局限性,并结合标本情况、检测质控及测序数据等进行综合判读。

“精准治疗、检测先行”,相信随着肿瘤检测与治疗的规范推进、创新药物的加速上市,未来将有更多的肿瘤患者能从中受益,也让我们共同期待。

说了这么多,有些患者就要问了,直接用指南里的方案去治疗可以吗?

当然不行。

指南,是对当下最好的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的总结,具有指导作用,但绝对不能“硬搬”到临床治疗上。一个优质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以指南为参考,结合患者病情、药物及技术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多学科医生会诊后为患者制定出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会建议肿瘤患者学习指南,毕竟科学、知识才是抗癌的有力“武器”。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