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后背长个硬大包是癌症,以及后背疼 癌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46岁的刘先生来自广东潮汕地区,半年前,他去按摩的时候被发现右肩背部长了一个“大包”,肩膀逐渐出现不适,右上肢一活动就疼得厉害,后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检查发现这竟然是恶性肿瘤,约10cm大小,侵犯到肩关节及周围重要结构,而且发现这不是原发肿瘤,而是由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也就是说,这是晚期恶性肿瘤,肩部大包只是疾病的冰山一角。进一步全面检查,发现右肩部的肿瘤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瘤,原发肿瘤位于左肾,且左肾上腺、右肩胛骨已经出现转移……
听到自己患了癌症,而且已经转移,刘先生一度灰心丧气。但医院却一直在为刘先生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中山三院岭南医院的泌尿外科、超声科、骨科、肿瘤科等专家团队开启了多学科会诊,最终确定了肾癌根治切除术与热消融治疗转移瘤的方案。万幸的是,治疗非常成功,刘先生的肿瘤得到了彻底控制,半年来的随访检查也未见肿瘤复发。
晚期癌症≠死刑,肿瘤可控且生存质量能保障中山三院岭南医院泌尿外科周祥福教授表示,其实肾癌通过平时体检中的肾超声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若是早期的肾癌,可进行保肾切除手术,且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无奈由于肾癌的症状实在不明显,加上人们对于常规体检不够重视,所以发现肾癌时已到中晚期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而像刘先生这种情况,他平素身体健康,自觉无病无痛,甚少体检。因此直到肾癌转移到右肩胛骨,转移瘤突出体表且引发疼痛才被发现。
许多恶性肿瘤的病人一听到肿瘤转移,全都心灰意冷,感觉基本上就被判了“死刑”。刘先生也是如此,而且他的疼痛症状越来越严重:行走不超过5分钟,即需要平卧休息;由于肿瘤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起居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难以自主进餐,右手活动明显受限,手轻轻抬一下就感到剧烈疼痛;体重明显下降,状态越来越差……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其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对于任何疾病,一直都是主张早发现,早治疗;但病情未及时发现而到了终末期,也并非无药可治。随着技术的进步,即使一些发生转移的肿瘤仍可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或者长期带瘤生存。在多学科会诊上,众专家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治疗目标:既要控制肿瘤,也要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山三院泌尿外科周祥福教授)
先解决原发肿瘤,微创手术+靶向治疗!刘先生左肾的恶性肿瘤,虽为终末期肿瘤,但病情尚在可控制的范围,因此泌尿外科专家团队决定实施“腹腔镜下左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将左侧肾上腺、左肾及肾周脂肪囊、部分输尿管、肾蒂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进行切除。
患者的左肾肿瘤体积大,且与脾脏、胰腺黏连,压迫肾蒂血管,因此术中出血、肿瘤残留风险较高。但肾癌的治疗对于泌尿外科团队来说已是十分成熟的技术,所以此次手术也非常顺利。据周祥福教授介绍,左肾癌的切除手术运用的是腹腔镜微创手术,肿瘤得到完整切除,且未造成副损伤;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此外,术后还对患者给予了靶向药物的治疗进一步控制病情。
让人头疼的右肩转移瘤,最终被“烧死”!解决了原发肿瘤这个“万恶之源”,还有右肩这个折磨人的“妖怪”。其实,肾癌常见的转移途径是肺、肝,转移到右肩胛骨的情况非常罕见,这种情况如果不处理,极易再次转移。对于这个“妖怪”该怎么“打”,专家团队们也在琢磨:若是“一刀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困难重重,一则手术创伤非常大,二则由于骨质侵犯难以根治性切除,再则上肢功能也被严重影响,患者术后也无法正常生活、工作。
这个时候,超声科专家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烧死”它!超声科任杰教授表示,热消融的方法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的治疗中。同时,在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癌、肺癌的治疗中,热消融作为介入治疗的手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韩国,热消融也已经成熟运用于治疗全身淋巴结及浅表部位的转移瘤。目前,即使是大于5公分的良恶性肿瘤,若符合适应证,都有望通过热消融的方法被消灭。
(中山三院超声科教授任杰)
左肾癌切除手术后两周,超声科专家团队为刘先生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转移瘤射频消融术。为将热消融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此次手术采取的“移动消融+固定消融法”。这样使患者的右肩胛骨周围组织和神经不被灼伤,恢复其右上肢的功能。
患者右肩胛骨转移瘤较大,因此在进行消融术后患者体内会产生较多的的坏死物质。考虑到患者根治性切除左肾后只剩下右侧肾脏,为了避免大量坏死物质影响肾脏功能,消融术分两次进行。两次消融手术也非常顺利,右肩胛骨的肿瘤已被彻底控制,器官功能已得到完整保全。据悉,出院后的刘先生已重返工作岗位;而在最近的复查中发现“被烧死”的肿瘤已逐渐吸收,体积缩小至原来的1/4。
多学科护航,终末期肿瘤患者获益晚期恶性肿瘤,还能做到彻底控制,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还不受影响。这可能是半年前刚得知病情的刘先生难以想象得。而这一切,也有赖于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精心治疗。
据悉,中山三院这种多学科诊疗的模式已运营数年。不管患者就诊于哪个科室,只需挂一个号,提出相关的要求,跟病情有关的所有科室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提出各自的意见,最后汇总出一个最全面的诊疗方案。多学科诊疗模式保证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使病人受益最大化。同时,多学科诊疗可有序地结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患者一旦进入多学科诊疗模式,就会接受来自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估,量身定做治疗方案,获得全面周到的医疗照护。
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瘤,也是一种良性肿瘤。不过,有时脂肪瘤需要和恶性脂肪肉瘤区别,这些疾病的诊治问题,最好到正规医院就诊。
什么是脂肪瘤?
脂肪瘤是浅表肿瘤里最多的肿瘤,常分布于皮下脂肪组织及肌肉层,圆形或成分叶状,黄色,是一种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有先天性、单纯性和多发性脂肪瘤之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发性脂肪瘤常常出现疼痛,又叫痛性脂肪瘤。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长,可深达骨膜,但很少侵犯邻近骨骼。
背部脂肪瘤
脂肪瘤的病因有哪些呢?
脂肪瘤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西医认为和饮食摄入脂肪过多及自身脂肪代谢障碍有关,肥胖人群、糖尿病、血脂高的人群中脂肪瘤发病率高;中医认为和思虑过度、饮食不节、过度饮酒、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等有关。
脂肪瘤有哪些表现呢?
脂肪瘤大多可以直接摸到,呈圆形、椭圆形或成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好,按压无疼痛或轻微疼痛。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常见于肩、背、腹壁等脂肪丰富部位。
多发性脂肪瘤往往有家族性多人发病,好发于四肢、腰背部、腹部皮下,男性多见。肿瘤大小及数目不定,较一般脂肪瘤略硬,压迫时疼痛,因而称为痛性脂肪瘤或多发性脂肪瘤。大部分肿瘤不与表皮粘连,皮肤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较广泛。检查时以手紧压脂肪瘤基部,可见分叶形态。
脂肪瘤会发生恶变吗?
脂肪瘤发展很缓慢,大多对机体无严重不良影响,恶性变者很少。手术切下的脂肪瘤看起来像鸡油一样,对于单发的、较大的以及影响美观的脂肪瘤还是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按摩、挤压脂肪瘤会消失吗?
脂肪瘤的主要成分为脂肪及纤维组织,还有一些小血管。所以按摩和挤压并不能让它们消失,反而会造成出血、脂肪液化、加速脂肪瘤的增长或造成感染发生。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肿瘤防治科普丛书:体表肿瘤》
“第13届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联盟(ASIF)会议暨2018中国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论坛”于2018年10月11-13日在广州正佳广场万豪酒店隆重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作为ASIF的中国成员代表,获得第13届ASIF承办权。
ASIF会议暨2018中国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论坛现场
青少年腰背痛 应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据介绍,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病人晚期整个脊柱和下肢变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不能弯腰,不能仰天望地,具有较强的致残性,曾被称呼为“不死的癌症”。国内著名的风湿病学及心血管病学专家余步云教授指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较为隐匿,患者大部分是青年人,男性患者较多。一般来说,青少年腰背部疼痛,没有明显的外伤史,这个时候就要高度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具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此外,AS发病与HLA- B27基因密切相关,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然而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AS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测手段来确诊。”余步云教授强调。
“除了高度的遗传相关性外,AS发病还与肠道菌群相关。通过调整肠道菌群,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AS。目前也在针对此做前瞻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介绍道。
发生腰背痛忍一忍先?专家:会耽误早期干预时机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顾问汤美安教授指出,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比例,较过往数十年提高了不少。但是,由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大都可耐受,患者忍一忍就过去了,并不会马上就医;甚至部分患者则自行购买骨痛贴或者做盲人按摩等方式来缓解疼痛。这大大延误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青少年腰背痛,一定要高度警惕强直性脊柱炎,及时到专科就诊,及早干预,延缓病情。”汤美安教授强调道。
风湿不能沾水不能游泳?专家:游泳是最佳的运动方式一旦发生了强直性脊柱炎,是不是就不能动了呢? 余步云教授指出,在疾病的活动期,为防止炎症扩散,一般建议患者休息。在疾病缓解期,鼓励病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其中最适合的运动方式是游泳。“风湿风湿、是水湿造成的,不能碰水。——这是许多人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的会产生的误解,其实不是的,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鼓励其通过游泳这个对关节作用最缓和的运动方式来锻炼关节。”汤美安教授表示。
据古洁若教授介绍,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当炎症侵犯到髋关节等主要大关节处,病人也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来改善生存质量。此外,最新的药物——生物制剂疗,一个疗程需要花费4000-8000元不等的医药费,且大部分省份还未将此药纳入医保,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余步云教授与汤美安教授
患者手册将发布 将陆续发布top20个最贴近患者需求的权威内容据了解,本次国际大会,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保加利亚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病友联盟主席、国内外风湿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将聚焦于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药物经济学最新进展以及疾病长期管理等主题。且采用网络视频互动形式,同步设立福建、广西、贵州、河北、海南、湖北、河南、江苏、宁夏、云南、潮州、揭阳、高州、云浮和湛江等共16个分会场,目的是让更多来自各地的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共同获得强直性脊柱炎的最新治疗进展等信息。
与其它类型学术会议不同,此次大会邀请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病友联盟主席的参与,大会将听到更多的来自患者的真实需求,来自患者的声音。“我们要了解患者的想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的依从性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治疗的有效性。很多患者过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自行停止服药,这是有风险的。其实药物副作用风险总体低于5%,即使发生了副作用,在临床医生的帮助下也有缓解治疗的方案。希望患者认识到,药物的总体作用是利大于弊的,积极配合医生对抗病魔。”古洁若教授强调。
据古洁若教授透露,大会还将通过流调的方式,对病患最关系的Top20个问题进行官方权威的解答,制作患者手册。
古洁若教授
患者手册章节:我得了强直性脊柱炎,我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患者需记住以下几点:
1)活动期避免运动或锻炼,此时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还会加重炎症反应,故患者应在病情稳定时锻炼。
2)适度锻炼。患者应该用运动后症状是否减轻、身体是否觉得舒适、疼痛是否加剧为标准,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及强度。减少或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
3)持之以恒的运动。每天锻炼1-2次,每次30-40分钟。那么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应该进行哪些运动呢?目前为止,尚无针对AS的特定运动治疗方案,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推荐,AS患者应当进行多模式综合运动疗法,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柔韧性锻炼等。除了运动,患者还需进行生活方式调节。
4)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强直性脊柱炎并非绝症,早期发现的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积极诊治后都能稳定病情,正常生活。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家属的共同参与与配合,良好的心态及积极配合治疗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患者及其家属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整个病程中必然会有复发和缓解交替,患者要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念,不能期望几天病情就好转,但也不能沮丧,没有信心,要积极与医生沟通病情,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只有医患共同合作才能真正改善疾病预后,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