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人得了癌症是该告知还是隐瞒,以及老人得癌症反而活得长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公公肺癌晚期确诊半年了,因年纪大又有几项基础病,担心老人体质受不了,医生不建议手术和化。半年来基本上是医院住半个月,家里住半个月,在家里时也是从医院开药,然后请社区医生到家里输液,所以说医院和在家是用同样的药。近段时间,老人状况越来越差,又嘟囔着住院了,而且一住就不愿出院了,说话含糊不清,脑袋瓜清醒的很,他知道在医院随时有医生在,可比家里安全多了。
因为担心老人知道自己病情而影响心情,所以我们一直瞒着,骗他是普通老年病。这下好了,老人感觉市医院给他治了半年都没效,现在流着泪要求去省医院。医生说了,这病去哪里都治不好,他还怼医生医术不行。纠结啊,要不要告诉他实情?不告诉的话,这样一直在医院住着,病情也是控制不了,
不但费用很贵不说,关键是必须要一个人24小时陪护,工作也耽误不起了呀?告诉的话他会承受的住吗?
每一个老年人都曾经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孩子心中的依靠,当他们有一天老了,身体不再那么强壮了,疾病也开始来找麻烦,更严重的一种情况是患癌。
在我们正常观念中,老年人患癌打击非常大,如何能扛过病魔的折磨?再者,关于要不要给老人治疗上也会产生分歧。有人觉得最好不治,因为老人身体可能承受不住,也有人觉得不治就是不孝。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癌症?
从五十岁到八十岁,人体的患癌风险一直在升高,因为每一个器官组织都在老化,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对于一些出错的、异常的细胞不能够及时清除,而且免疫系统也在减弱,可能让一些坏细胞趁机逃脱,人体感染病毒的风险更高。
从量变到质变,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对器官造成的伤害达到临界值。比如说年轻时从事纺织或装修工作,干到55岁退休,这期间一直呼吸微小颗粒,肺部一点一点遭到损伤。等到六十岁后衰老速度加快,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
再比如说抽烟这件事,一抽就是几十年,抽烟量非常多,而且肺部损伤严重,烟中的致癌物不停给器官造成伤害,到了老年人癌症风险就增加了。
总的来说,和衰老、有害物质长期积累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经常和大家强调要健康生活,不要小看一年一年的积累,也不要觉得自己的行为影响不大,三十年、四十年过后,伤害就慢慢出现了。
高龄老人患癌治不治?
陈司寇的丈夫是北大教授,受人尊敬和敬仰,他们的晚年本应该是幸福而无忧的,可惜有情人难以相守一辈子,她的丈夫意外离世,留下她一人经常以泪洗面。
一个人活到九十多岁的年纪,其实对死亡已经不感到害怕,她害怕的是孤独,是老伴的离开。
老伴离世后陈司寇过了几年独居生活,她不想让子女照顾自己,她慢慢振作起来每天早睡早睡,坚持出门散步,有空还会抽空学习,让自己的大脑保持精神。
可惜事不遂人愿,老伴离开的第三年她确诊肾癌,每天遭受疾病折磨。当时她还有机会手术,但是陈司寇拒绝了,虽然家人很不理解,不过最后还是尊重她的建议。
直到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绝食四天离开人世。
为何陈司寇老人不愿意接受治疗?
希望有尊严地离开
众所周知,一旦还是治疗后就要每天住在医院,身上插满管子,不能随心所欲活动,也不能时时陪伴自己的家人。
她认为人离开的时候应该是有尊严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走完生命最后一段,她希望最后这些日子自己能做主,而不是任由人摆布。
年龄大治疗意义不大
已经活了九十多岁,是名副其实的高龄老人,她已经活得够久了,对生命已经看淡,不惧怕死亡。在她看来治疗意义不大,虽然有可能治好,但是要子女额外花费,也需要人照顾,再者她的身体能否支撑手术,手术后恢复情况如何,这些都无从得知。
正是因为这两点,陈司寇老人最后按照自己的心意离开人世,她是带着尊严离开的。
老年人活得越久越好吗?
年纪大了,老伴提前离开,剩下来的人生活是孤独的,在未知的岁月中对抗孤独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有的老人还有疾病,身体每天疼痛要吃药才能缓解,再加上心理上的孤独,会让他们觉得死亡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所以,老人不是光看寿命长不长,还要看生活质量,头脑是否清晰,身体能否自由行动,若是有这些作为前提,长寿才是人们所渴望的。
换句话来说,中国人平均寿命78岁,能活到九十多已经超过大部分人的水平,属于长寿老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对寿命看开,一切顺其自然。
坚持三种生活方式,可降低老年人患癌风险
中国是癌症大国,老年期若是患癌对晚年生活有很大影响,还会影响寿命,其实有三个很简单的方式降低癌症风险,大家都应该学会。
其一是补充两种营养素,一个是维生素D,一个是欧米伽3脂肪酸
它们在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同时还能改善心血管,减少体内的炎症。对预防骨质疏松、血栓也有帮助,平时要注重补充,缺乏的人还要通过补充剂增补。
其二是进行家庭锻炼
老年人如果身体不太好,可以在家里做些家务,或者做些简单的锻炼,例如踢腿、空蹬自行车、弓步下蹲、踮脚尖等,平时遛狗、擦桌子都算运动,不建议长时间打牌、卧床休养。
其三是有个好心态
观察长寿老人,你会发现他们都很爱笑,而且对生活很知足,觉得生活非常幸福。好的心态能让老人体内减少瘀滞之气,降低疼痛敏感度,激活免疫系统。
高龄老人患癌要不要治疗,相信大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家也要问一问老人的意见。平时要多关心老人,尤其是丧偶的,最好身边有人照顾。
难道不抽烟不喝酒,寿命真会更短?
“不是说吸烟有害健康吗,我一个已经退休的同事今年70了,抽一辈子烟,每天至少5-6盒。最近的体检结果显示,他只有血糖升高,其他尤其是肺非常健康,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
“我爸爸抽烟,但不喝酒,抽了一辈子烟,93岁死于心梗。我公公,不抽烟不喝酒,81岁死于肺癌。”
......
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很多人都认为吸烟、喝酒的人长寿,不碰烟酒的人反而可能寿命更短。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许,国内一项对976名百岁老人进行的调查可以为我们解答一些疑惑。
一、与烟酒都碰的人相比,烟酒不沾会更长寿吗?此前,有调查人员曾对安徽省宿州市976名百岁老人的健康情况及长寿原因进行分析,其中,93.2%的老人不吸烟或已经戒烟,共有82%的百岁老人从不吸烟,并支持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
而在饮酒这件事上,经常喝酒的老人占比仅有5.2%,过去经常喝酒的老人占比12.1%,大部分老人都不支持少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观点。这也表明,烟酒不沾的人寿命确实可能更长一些。
除了不吸烟饮酒外,这些百岁老人身上还有性格乐观的特点,共有81.5%的老人表示自己很少生气,性格较为平和。还有运动也是长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2%的老人表示每天坚持锻炼,36.1%偶尔进行锻炼;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遗传也是决定长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百岁老人其母亲>80岁的占比50.3%、其父亲>80岁的占比38%;兄弟姐妹中年龄>80岁的有75.8%,子女年龄>70岁的占比81.1%。且高龄老人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寿命普遍也比较高。
二、有些人爱抽烟、喝酒,为啥偏偏更长寿?之所以有这个说法存在,很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导致的。在长寿老人中,往往更能获得关注的是吸烟饮酒却长寿的,而那些不吸烟饮酒的长寿老人,很容易被选择性忽略,让人在心理上产生吸烟饮酒会长寿的错觉。那些因吸烟饮酒而早亡的患者,则可能更加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了沉默的数据。
此外,还有些吸烟饮酒依旧长寿的人,可能是天生自带长寿基因。德国的研究人员曾对比过388位百岁老人和731位年纪较小者的基因组成,结果发现百岁老人中出现SIR2基因变异的比例较高。还有学者对日本3741名年龄在95岁左右的日本老人基因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对此,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该基因(SIR2)与长寿之间可能有直接关系。
此前,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调查了生活方式对国人30岁时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发现,保持不吸烟/已经戒烟、不过度饮酒、积极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重视体型五个低风险生活方式,相较于≤1个低风险生活方式的受试者,男性在30岁时预期寿命可延长8.8年、女性可延长8.1年。
三、川大新研究:多参加社交活动或能延长寿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流行病学与社区卫生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对2.8万余名国人的健康数据进行了调查。经过五年的随访发现,相较于从未参与社交活动的受试者,社交活动频繁的受试者总体生存时间更长。值得注意的是,仅有几乎每天都进行社交活动者,才会出现与显著延长的生存期相关的情况,其中这些社交频繁者的死亡时间延迟了204%。
除了多参加社交外,牢记这3点,或能让你离长寿更近些
注意饮食: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天然的食物,少吃过度加工的食品。如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全谷物等,少吃培根、火腿、蛋糕等精加工食物。
合理运动:运动对于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坚持进行运动可以帮助维持腿部肌肉力量、延缓肌肉和骨量流失,还能调节心理平衡、提高免疫力等。有研究发现,坚持进行运动或可降低35%的全因死亡风险。
重视体检:定期体检可帮助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很多癌症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可以通过体检及时发现。
长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结果,对此要持有正确心态,不要盲目相信幸存者偏差的案例。
参考资料:
[1]《你能活到百岁吗?宿州市百岁老人调查数据告诉你!》.安徽省老年人体育协会.2021-05-02
[2]《【反思】有人抽烟喝酒活到80岁,有人天天养生却短命!真正差别在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09-19
[3]《越“社牛”,越长寿?川大华西最新研究:基于2.8万中国人数据,频繁社交或能延长寿命!》.梅斯学术.2023-03-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