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癌痛说不 癌症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许多晚期癌症患者都有过“忍痛”的经历。使用止痛药会上瘾吗?是否只有剧烈疼痛时才需使用?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癌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癌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破坏周围正常的组织,并压迫到神经、骨骼或者其他器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临床上将这种疼痛称之为癌痛。那么,癌痛只能忍吗?临床上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癌痛?
对疼痛的处理采取主动预防用药。止痛剂应有规律按时给予,而不是必要时才给,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药物药效消失之前给予,得以持续镇痛。通过正确治疗,除少数病例外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这其实涉及到癌痛的处理问题。癌痛,就是癌症相关的疼痛,包括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也包括尽管不是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但由于治疗癌症比如药物导致的疼痛,是这相关疼痛,甚至包括跟癌症完全无关的疼痛,只不过是因为发生在癌症病人身上,所以也归为癌痛,但这种疼痛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疼痛,还是要区分来处理,比如癌症病人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比如关节炎疼痛,那其实在处理上是和其他人得关节炎是一样的处理。我们这里要说的癌痛主要是指癌症相关的疼痛,也即癌症本身引起的,或癌症治疗手段引起的疼痛。
“三阶梯疗法”,即轻度疼痛,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分别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循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4)精神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警惕精神异常和认知功能受损。减量或停药很大程度上可以逆转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非阿片类止痛药
最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糖皮质激素是地塞米松,适用于处理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或者疼痛危象。地塞米松用于癌痛治疗剂量差异较大,阿片药物不敏感的癌痛患者可以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停药时应逐步减量。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于是对其望而却步,从而忽视了吗啡在历史和当下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知吗啡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基本用药。
肺癌晚期的饮食一定要注意清淡,低盐低脂。
也就说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成瘾性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阿片类药物作为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除了应尽早和足量使用,还需注意它的不良反应,要尽早预防和干预,这些不良反应有 : 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
要忍到下次吃药的时间吗?
我国对吗啡的使用有一套十分严格的医学监护制度,近20年来几乎没有关于医源性吗啡成瘾的报告。
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完成吗啡的研究和制作之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817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一篇关于吗啡的较长报告之后,才受到广泛注意。1827年,著名的制药公司-默克集团正式将吗啡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和制造。
部分人服用止痛药后,止痛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此会擅自增加用药剂量,非但不能减轻疼痛感,反而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止痛按阶梯止痛法,不能擅自增加用药量,现在所用的止痛药剂量没有效果时需寻求医生帮助调整好用药量。
中山一院麻醉科冯霞教授介绍,癌痛是癌症病人晚期较为常见的一个症状。目前,大多数癌痛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物得到较好的控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口服镇痛药物后疼痛仍控制不佳,或者无法耐受大剂量镇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便秘,严重的甚至会因为呼吸抑制而导致病人死亡,换句话说,癌症患者可能不是死于癌症本身,是有可能死于大剂量止痛药的不良反应。而对于一些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他们甚至连水都能喝,止痛药连吃都不能吃。
可以说,治疗手段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因人而异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才会让患者得到最大的受益。
选择神经阻滞或毁损、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锶89核素、脊髓神经电刺激术、鞘内镇痛泵植入术等相应镇痛手段。
辅助镇痛药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激素等,一般是在使用阿片类时添加,帮助提高疗效用的,剂量较小,遵医嘱即可。这类药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嗜睡。
为什么还要延续痛苦?
癌痛别忍,你也可拥有高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目前肺癌的治疗有以下几类: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生物免疫疗法,中医中药治疗。
是的,所有人都害怕疼痛,抗击疼痛从来都是肿瘤科医生最应该掌握的技能,它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
多食用富含Vc的水果和蔬菜,如菠萝、苹果、木耳、胡萝卜、白萝卜、油菜等。
1. 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是阿片类药物,泛指天然、合成、半合成及具有吗啡样性能的内源性肽。
2. 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中枢性镇痛药(代表药:曲马多)。
1.弱阿片类:可待因、双氢可待因。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治疗。
2.强阿片类:吗啡、哌替啶、芬太尼。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术后止痛、中到重度癌症疼痛、慢性疼痛的治疗。
3.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主要用于消炎、镇痛、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中度疼痛。
4.处方药:塞来昔布(急性疼痛)、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氨基葡萄糖(骨关节疼痛)、阿托品(解痉镇痛)。
1.口服给药,尽量避免创伤性给药。尤其是阿片类药,适当口服给药极少产生精神或身体依赖性。
2.“按时”给药。以达到最低血浆浓度、峰值与谷值比。
3.按阶梯给药。轻度疼痛者首选非甾体抗炎药;中度疼痛者选用弱阿片类;重度疼痛者选用强阿片类。
4.用药个体化。剂量根据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疼痛消失,注意实际疗效。
1.禁用吗啡:婴幼儿、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临盆产妇、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麻痹性肠梗阻等患者。
2.禁用曲马多:妊娠期妇女、1岁以下幼儿、急性中毒(酒精、阿片类镇痛药、神经类药物急性中毒)等患者。
3.禁用芬太尼: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重症肌无力等患者。
4.禁用可待因:多痰、婴幼儿、儿童等。
5.禁用羟考酮: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呼吸抑制、颅脑损伤、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腹泻、肺源性心脏病、高碳酸血症、肝功能障碍、术前或术后24小时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