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胃肠镜检查前,医生一般会向受检者询问是否同意取活检,做完检查后,有些受检者会被告知取了活检,需要等几天才能出结果。
01
作者介绍:唐旭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全国脾胃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以及北京市中医脾胃病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
脾胃络脉不通实证分为气滞、血瘀、痰湿、毒聚四种情况。
(1)出血
(6)直肠前窝肿物。
5)EUS。EUS是将超声技术与内镜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内镜诊疗技术。用于评估胃癌侵犯范围及淋巴结情况。
EUS被认为胃肠道肿瘤局部分期的最精确方法,在胃癌T分期(特别是早期癌)和N分期不亚于或超过CT,常用以区分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病灶,动态观察肿瘤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并可通过EUS引导下穿刺活检淋巴结,明显提高局部T、N分期准确率,但EUS为操作者依赖性检查,因此,推荐在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或中心。对拟施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EUS能发现直径>5 mm淋巴结。淋巴结回声类型、边界及大小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认为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圆形、类圆形低回声结构,其回声常与肿瘤组织相似或更低,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直径>1 cm;而非特异性炎性肿大淋巴结常呈椭圆形或三角形高回声改变,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均匀。
全部住院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20%~30%,主要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少数可持续达3~5天。相关危险因素: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
附录9:胃肿瘤的解剖部位编码
通过胃黏膜活检,可确定受检者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这两种变化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淋巴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幽门梗阻少见。溃疡坏死可引起黏膜出血,但黑便及大便隐血阳性少见,且出现较晚,穿孔发生率较低。极少部分病人上腹部可触及包块。
多种因素导致 有的与取样位置有关
因为胃癌发展到后期,治愈率就很低了,不到30%。在治疗方面,除极少部分早期胃癌可在内镜下切除外,一般都需要外科手术及/或辅助放化疗治疗。
eCura C1:在分化型癌中,满足eCura A或B的其他条件,但未实现en bloc切除或HM0的局部未能完整切除的病例,即eCura C1。可以采用局部治疗,例如再次行ESD、内镜下消融等,同样也可以考虑到ESD的热效应,采取积极随访的办法。
(1)胃癌是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治疗困难,积极鼓励患者尽量参加临床研究。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七)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
(2)穿孔:术中穿孔多数病例可通过金属夹闭裂口进行修补。当穿孔较大时,常难以进行内镜治疗而需要紧急手术。
①胃瘫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常用的诊断标准时经检查证实胃流出道无梗阻;胃液>800ml/d,超过10天;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异常;无导致胃乏力的基础疾病;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非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应当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并且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主要包括标准手术、改良手术和扩大手术;非根治性手术主要包括姑息手术和减瘤手术。
(5)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三)影像检查
6)其他内镜检查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可显示最高放大1 000倍的显微结构,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荧光内镜:以荧光为基础的内镜成像系统,能发现和鉴别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癌前病变及一些隐匿的恶性病变。但上述方法对设备要求高,目前在临床常规推广应用仍较少。
(4)一般于减黄术2周以后,胆红素下降至初始数值一半以下,肝功能恢复,体温血象正常时可施行手术。
(2)不典型增生。
一般认为胃溃疡有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而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
治疗前后影像学对比
患者2——吃多就胃胀、胃痛、冒酸水、便秘,王老辨证后认为此患者以气滞为主,日常可以多吃一些萝卜。
附录8: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虽然该规范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1)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
①不可切除的肿瘤学原因是本节探讨人群,包括原发肿瘤外侵严重,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固定、融合成团,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法分离或已包绕大血管; 因患者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不能切除者,转化治疗不适用,可参考姑息化疗及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