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经过了多次治疗,但癌症依旧多次复发的话,你还会选择继续治疗吗?来自蚌埠的苏阿姨(化名),她做出了“继续治疗”的选择。
57岁的苏阿姨,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虽然几年前接受了子宫双侧卵巢附件全切手术,但病情仍多次复发,效果不佳。今年2月,苏阿姨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血液内科王兴兵教授的推荐下,尝试了新疗法——CAR-T细胞治疗,苏阿姨也成为了安徽的首位受益者。
新的抗癌治疗方式,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英文缩写为CAR-T。整体的治疗思路,就是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力,增加癌症患者身体中原有的免疫T细胞功能和数量,去消灭癌细胞。
这张图片形象的展示了CAR-T疗法的工作原理:细胞工程技术对杀手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在T细胞表面产生名为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蛋白质。这张图就是CAR,它在T细胞膜上插着,细胞外的灰橘色小导弹一样的装置就是肿瘤抗原识别区,细胞内部的蓝色香肠是刺激信号区域。当装了“GPS”导航的小导弹找到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时,刺激区接受到信号之后启动杀敌模式,精准清除癌细胞。
从临床数据来看,使用这种治疗的患者,目前最长随访时间4年左右,仍有40%以上的患者生存。
CAR-T细胞疗法为何如此昂贵
“我相信,随着新药物的相继出现,它的价格会逐渐下降。”江千里补充道。
CAR-T疗法目前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只是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包括纵隔大B、转化大B等。并不推荐初次诊断的淋巴肿瘤患者使用。它是现行淋巴瘤治疗手段的一个合理补充。
“转诊到我们医院后,我们首先要确定是否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因为纵隔大B亚型治疗方案跟普通弥漫大B是有差异的。”杨海燕说,在经过病理分析后,发现女患者是原发纵隔淋巴瘤,“我们给她制定了对应的治疗方案,中间她出现中枢复发,我们又进行了新药联合方案治疗,达到缓解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目前这位患者目前的生存周期已经超过22个月,结合该病特征,该患者基本考虑已经治愈。”
相关阅读:全身肿瘤消失!世界上首位被CAR-T “治愈”的儿童,宣告十年无癌!
前段时间,杨海燕刚接诊了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出现胸闷、气促,且迅速加重一个月,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部分超过12cm,胸腔、盆腔、卵巢等广泛侵犯。穿刺后确诊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这个特异T细胞,有堪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旦识别到肿瘤,便牢牢地抓着不放,不遗余力地攻击它,从而实现特异杀伤。
目前市面上除了120万元的阿基伦塞注射液外,上市的主要产品有7款,分别为:
另一方面,专家们也指出,现阶段CAR-T疗法也并非万能抗癌神药,不能盲目吹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肿瘤科副主任章必成指出,目前的CAR-T在肿瘤治疗上还比较“小众”,所获适应症范围也只针对血液肿瘤,而在大家熟悉的像肺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领域,CAR-T尚未被成功运用,而临床上这些患者更多。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应用时也需要医生团队有非常丰富的处理经验。
CAR-T疗法目前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只是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包括纵隔大B、转化大B等。并不推荐初次诊断的淋巴肿瘤患者使用。它是现行淋巴瘤治疗手段的一个合理补充。
CAR-T疗法,给免疫警察装上“坏人识别器”
许彭鹏表示,CAR-T治疗早在2017年就在美国被批准上市。2021年6月22日,中国批准它以药品的形式上市。目前国内上市的CAR-T产品并不适合所有的肿瘤患者,目前国内批准的CAR-T疗法适应人群为既往接受二线及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绘图 刘阳
没想到的是,今年年初的PET-CT检查结果显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再次出现了。如果再经历一次化疗,年迈的陈阿姨能否承受得住?
江千里解释道:“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从患者的血液中抽取T细胞,往里面转入一个基因,使得T细胞有了‘特异功能’——识别体内表达CD19抗原的肿瘤。”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AR-T针对性强,但副作用也不能被忽视。在临床治疗中显示,接受CAR-T疗法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B细胞再生障碍、细胞因子风暴、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脑水肿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选择CAR-T治疗方案需要对癌症确诊后,再进行T细胞治疗,否则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且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天价抗癌药进不了医保的原因很现实,也是太贵了!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郑杰回应指出,高达120万元的抗癌药,价格远超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老百姓负担水平,不具备经济性。
在患者体内,一旦遇见表达对应抗原的肿瘤细胞,CAR-T细胞便会被激活并再扩增,发挥其极大的特异杀伤力,消灭肿瘤细胞。
二是由于CAR-T治疗目前仍有局限性,由于无法规模化应用,这也造成人力成本难以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