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小李是一名超市服务人员,近日在进行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时,医生发现小李的检查报告中血常规一项出现了异常,尤其是白细胞,计数为11*109/L,比正常值要高。
为此,医生建议小李前往医院再做一次血常规,医生的话语让小李心心里十分忧虑,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白血病”。为了打消心中忧虑,小李决定前往医院再做一次血常规。
排查后,根据既往CA72-4指标的变化再行进一步检查,如若没有既往检查结果,则最好在1个月后进行复查,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如果检查结果呈持续升高趋势,则需警惕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此时可联合胸腹部CT、胃肠内窥镜等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高危人群:
筛查:肠镜
上文提到了,癌症治好后5年,再复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不过这个可能性并不是为0,所以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在5年之后,出现复发的情况。身体内的癌细胞,并不是固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它可能会通过淋巴管、血液等方式,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02
③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
如今在体检中发现各类结节的概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这三类结节。在这三类结节中,良性结节占据大多数,检查医师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状、回声、密度、血供、是否钙化、边缘是否光滑等多项指标对结节进行级别分类,并给出不同建议。
研究认为,运动时肌肉产热高,但是癌细胞对热的承受力,远小于正常细胞,容易被杀伤,此外运动时人体会吸入更多的氧气,可以使体内的致癌物质排出体外。
2022年9月8日,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Efrat Shema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IF=68)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ultiplexed, single-molecule, epigenetic analysis of plasma-isolated nucleosomes for cancer diagnost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单分子多参数测定法,以全面分析血浆分离核小体的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of plasma-isolated nucleosomes, EPINUC) 信息,包括DNA 甲基化和癌症特异性蛋白质生物标志物。
(二)NSE (Neuron-Specific Enolase)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的糖解酶,其在癌症中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方面。
常见肿瘤标志物包括:
可能轻微的升高,与身体的代谢或者没有休息好有关系,但是如果红细胞计数的值,已经超过了正常值的两倍,甚至更多,这说明身体可能出现健康问题了,比如肺气肿、癌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都是有可能的,需要尽早排查。
参考资料:
我们一直到这个时候才决定不能在这个医院治,不管怎样都要去专业的肿瘤医院,然后我们就去了省肿瘤医院,开始了新一轮的检查。
但这些癌细胞,躲过了各项治疗之后,就会在体内秘密发展,不断庞大自己的队伍,等待合适的时机爆发。而这个时机,大多都在5年以内,但也有少部分时机,会是5年之后。因此在5年之后,患者同样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即使没有复发,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的剂量调整相关的因素
血常规检测也叫全血细胞计数,它主要检测患者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以及血小板数。
血液检查(血钙水平、碱性磷酸酶)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都是通过血液样本来了解骨转移情况的一种手段。很难想象,一管血中竟然也藏着那么多的秘密!
血常规顾名思义是通过血液进行各项指标检查,是否能查出癌症,并不是很绝对,做检查的时候,仅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癌症方面的异常症状,但是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大部分人做血常规检查时没有任何变化,即使癌症病人做血常规检查,也有可能显示和正常人一样的指标。
所以,血小板计数太高,或者太低,都可能存在一些疾病。鉴于此,大家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小板有异常,也尽早排查,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03
报告人:赵丽萍
专家提醒
大小便习惯改变,尿血、便血;
对于那些最终没有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人来说,比如62%经广泛癌症筛查后仍为阴性的个体,可能会经历更多、更有侵入性的癌症检测手段,以筛查是否有癌症存在。与这些检测手段伴随的是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焦虑和更高的费用。
那么对于常见的癌症,究竟哪些检查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揪出”它们呢?别着急,小编整理了这份癌症早期筛查攻略,大家赶紧收藏吧!
单位:北京高博博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