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食道癌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这与当今社会人们的饮食观念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大家的经济水平提高了,饮食更加多样化,因此食道、消化道方面的疾病大家都并不陌生了。食道癌就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那么食道癌会有哪些症状?
胃镜检查,原本就是用一条顶端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软管从口腔经咽喉、食道伸入胃中。胃镜从食道经过,医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食道内的状况,如有出血、糜烂或隆起病变等食管癌征兆都很容易发现,还可以直接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认是否为食管癌。
医学方面要想办法打破这个局面,普通人也需要加强防病意识。尤其是高发区,45岁以上人群建议尤其关注食道健康,最好定期体检,发现不适及时就医筛查。
咽炎的咽部不适,还会伴有干燥、瘙痒、灼热感等,急性发作的患者还会有短促的咳嗽;食道癌的异物感常伴有胸骨后或食管疼痛,呈烧灼感、针刺感、闷胀感、牵拉感或摩擦感。
平时在吞咽食物的时候总是感觉不顺畅,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并且感觉喉咙发紧、干燥。尤其是在吞咽比较粗糙或者干燥的食物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这种症状会随着情绪的波动产生变化,脾气比较急躁时,这种喉咙发紧、干燥的症状会更加明显,而且会影响食欲。
我们都知道抽烟喝酒时不利身体健康的,同时抽烟喝酒对食道也是有影响的,据悉,抽烟喝酒的人患食道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4倍。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 22 万例,死亡约 20 万例。据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的年发病率为居恶性肿瘤第六位,年死亡率居第四位。我国食管癌的特点是鳞癌的占比超过 90%,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与低发区形成鲜明对比。超过 90% 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5 年生存率不足 20%。因此,开展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势在必行。
1.化学病因
2.生物性病因
4.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5.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
6.食管癌遗传易感因素。
1.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双腔管带网气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食管拉网”,由中国人首创,主要对食管癌高发地区有症状人群适用,但对高发区无症状人群或非高发地区人群,该项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因而漏诊率较高。
2.液基细胞学技术,在标本采集和制片过程中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可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配合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从而使得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初筛措施仍然有价值。
3.内镜检查,消化内镜的推广和普及,基本替代拉网细胞学检查技术,已成为食管癌高发区的首要筛查方法之一。
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使用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及水源,倡导戒烟戒酒,少吃热食热饮,保持口腔卫生;
2.合理膳食,多样化饮食,补充维生素;
3.处于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河北、广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和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警惕,避免接触诱发因素,且应定期体检。
本文撰稿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王成
如果吃的东西太烫,在进入身体之后温度还处于比较高的状态之下,就会伤害到食道黏膜上皮,如果经常这样就会导致炎性反应并诱发癌变。
这是因为不良症状长期刺激食道可引起食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受到致癌物质的影响而发生癌变,因此有消化道症状的人其发病风险会比一般人高。
蹲着吃饭也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是的,你没有听错。作为世界食管癌第一高发国家,中国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数超过全球总例数的50%。研究表明,食管癌的高发跟饮食习惯有莫大的关系。饮食方式热、快、粗,包括蹲食这样的“豪放”用餐习惯,在高发区比较常见。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排在肺癌、肝癌、胃癌之后,为恶性肿瘤中的第四位,每年新病例25.9万,死亡21.1万人,其中,广东是国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之一。
首先槟榔的纤维非常粗糙,长期咀嚼槟榔会对口腔黏膜和牙床造成损伤,这是物理作用的部分。其次,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能直接杀死人体细胞,并引发炎症,这便是化学作用的部分。
有消化系统症状的人群更容易患食道癌,比如胃食管反流等;
对于晚期食道癌患者,尤其是溃疡性食道癌患者,由于肿瘤局部侵蚀和严重溃烂,从而引起食管穿孔。穿孔部位和附近器官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穿入肺部,会引起肺脓疡,患者会出现咳嗽、高热等症状。穿入气管会引起食管气管瘘,患者会出现饮食呛咳,尤其在吃一些流质食物时更为明显。穿入纵膈会导致纵膈炎,患者会出现胸痛、白细胞升高、心率加快、胸闷等症状。
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患上食道癌之后,患者会感到进食困难。如果要强行进食吞咽,还可能会刺激局部的癌组织细胞,发生扩散、出血、转移以及疼痛等后果,对患者的危害极大。部分食道癌患者还会有可能发生穿孔,逐渐发展到无法进食,导致患者体型变瘦。患者会出现活动困难、浑身乏力、贫血的症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恶心欲吐。
中老年男性要警惕食管癌
有食道癌家族史的人,其发病风险要比常人高出许多,食道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因此此类人应定期检查,遇到不良症状及早就医。
戎铁华提醒,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式主流还是手术、化疗、放疗,可供选择的手段和方案越来越多,但无论何种治疗,患者都要注意康复期的养护细节,尤其是饮食方面。
食管癌引起的食道异物感则多为吐不出、咽不下的不适感,吞咽时会感觉食物通过缓慢,有滞留现象。
而除了经常吃烫食、喝热饮,食道癌的诱因还包括家族遗传、缺乏维生素、抽烟、喝酒,以及长期吃腌制食物、烧烤食物、煎炸食物等,这些高危因素也需要注意防范。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WHO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年有57.2万人患上食管癌,而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人数达到50.8万人。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然后是肝癌、胃癌、食管癌。食管癌一般在4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高发。每年新增病例30.7万人,死亡28.3万人。
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四,食管癌的高发和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食管癌在一些平时习惯以辣、烫、腌为主的地区的发病率尤为明显。
最后,为了不被食管癌找上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的饮食习惯,少吃过热、过烫、辛辣以及少烟少酒。属于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要密切留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当发现有食管癌早期表现的时候应该马上警惕起来,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1] 食管癌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J]. 王立东,胡守佳,吕双,程让.河南医学研究. 2016(08)
[2] 食管癌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和精准预防[J]. 王立东,宋昕,赵学科,吴敏杰,周福有.中国肿瘤临床. 2016(12)
[3] 略谈食管癌的精神与饮食护理[J]. 黄谨,余春秀,柯方强.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