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免疫治疗癌症的药(癌症止痛药有哪些)

2023-07-24 14:28:59
乳腺肿瘤治疗专家 > 肿瘤治疗方法 > 进口免疫治疗癌症的药(癌症止痛药有哪些)

在癌症风险面前,人人平等。但在癌症用药的选择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立马就会体现出来。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82岁的意大利大爷只用了1年的时间,而帮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PD-1抑制剂,这是知名国际期刊《frontier in oncology》报道的真实案例。

止痛药要吃够量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治疗预后获得较大提升,迈进了慢病管理模式。近年来,当肿瘤治疗进入免疫时代后,作为炎症型高比例的热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更多的从免疫治疗中获益。随着免疫检查点药物,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也取得了巨大的改善。其中,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国内众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只用了三年,国内PD-1就从动辄十几万美元的「天价药」沦为了万元的「白菜价」。

价格:100mg 18000元左右

强强合作,开发原研药物惠及肿瘤患者

PD-1刚刚研发上市时治疗年费高达100万,而随着越来越多新药的问世,以及医保的完善,部分PD-1抑制剂的治疗年费仅仅只需要2万元,实现了50倍降幅!越来越多PD-1进入医保,相信新药一样有机会实现价格的下降。

WHO 也早就不推荐杜冷丁用于癌痛治疗了。因为1.杜冷丁口服吸收不规律,只能肌注给药,用药不方便,血药浓度也不稳定,不利于稳定控制疼痛。2.杜冷丁作用时间很短,只有 2~4 小时,还不如吗啡(4~6 小时)。3.杜冷丁会在体内代谢成为去甲哌替啶,神经毒性较大,反复应用蓄积后会导致神经中毒症状如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发作。4.杜冷丁注射后血液与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感的高浓度,长期使用很容易上瘾,出现精神依赖。

多学科联合止痛、全程止痛,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提倡的镇痛方式。疼痛绝大多数是癌症本身引起的,所以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如果肿瘤得到控制,疼痛会明显缓解。比如放疗对骨转移造成的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其有效率最高在70% 左右。其他的镇痛方式包括1.口服药物 包括一阶梯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西乐葆、散利痛、英太青、芬必得等;二阶梯止痛药物曲马多、布桂嗪、可待因等;三阶梯止痛药物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2.外用止痛药 芬太尼贴剂;3.针剂止痛 常用的有曲马多注射剂和吗啡注射剂,或者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4.其他镇痛方式 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持续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镇痛等,这些止痛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也很好。

“三阶梯疗法”,即轻度疼痛,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分别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癌症痛治疗的“三阶梯疗法”

一、注射一针120万的抗癌药,安徽首例患者治疗成功,一个月后肿瘤消失

二、CAR-T疗法到底是什么?

首先,在我们人体血液中有许多免疫T淋巴细胞,它们是人体的免疫哨兵,专门负责抵御以及消灭异己,杀灭那些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等,这样我们人体才能免受疾病的侵害。

三、CAR-T疗法真的是抗癌神药?可以治疗所有癌症吗?

四、CAR-T为什么这么贵?何时能进入医保?

信迪利单抗

Atezolizumab

即使同样是PD-1抑制剂,其疗效也不能简单的画等号。通过不同公司产品的报告,可以发现不同厂家的产品,其作用靶位也不一样,比如帕博利珠单抗特异性结合PD-1的C’D环,不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发生作用,特瑞普利单抗特异性结合PD-1的FG环等,不同的结合靶位,可能带来的是疗效的差别,同样因为疗效的差别,O药仅被批准于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二线治疗;卡瑞利珠单抗批准于联合化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NSCLC的一线治疗。

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药物治病的同时,肯定是会来一些额外的作用。那么止痛药的副作用以及我们在用药之后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有时候忍受癌痛是很看患者的意志力的,癌痛发作时,家人可以让患者将癌痛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上,这样能够让患者得到暂时的缓解,而这种方法依靠的就是患者的意志力了。

此外,尽管国产PD-1/PD-L1内卷严重,但是仍然远未到「崩溃」的边缘。

于是,T药、I药、B药相继登台——在此后的三年间,罗氏的T药 「Tecentriq」、阿斯利康的I药 「Imfinzi」、辉瑞B药 「Bavencio」上市,PD-1/PD-L1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那么该用什么止痛呢?

患者出现癌痛的时候,要好好的把疼痛的部位、发生癌痛的时间、服药后的情况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在复查的时候,把记录都拿给医生看,这样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制定一个好的治疗方案。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轻度疼痛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常用于轻、中度疼痛病人身上。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的特异性指征是疼痛伴有肿瘤外周组织炎性反应,如皮肤转移结节或浸润,另一个指征是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很多人认为,止痛药吃到疼痛“能忍”就行了,再多吃反而不好或以后会不管用。但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疼痛感觉原本是躯体告知我们出现损伤的一种警示,它本是人类一种避免伤害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是被称为急性疼痛的意义所在。但是,“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就是每个慢性疼痛患者都会经历过的:睡不好、吃不好、情绪不好、身体越来越弱、免疫力低下等等问题。这样的病人很难接受抗肿瘤治疗,而且易于复发转移或合并带状疱疹等各类感染。因此把镇痛药按时、吃够量是很重要的。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尽管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所有止痛治疗方法中,阿片类止痛药是癌症疼痛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对于中重度的癌痛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具有止痛效力强、长期用药无肝肾毒性、无封顶效应等优点。

目前PD-1/PD-L1通路免疫抑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PD-1抑制和PD-L1抑制剂,上述讲到作用机制不一样,带来的疗效很不一样,二者并不能随便替换,比如O药CheckMate331和CheckMate 451研究显示,单药/联合均未改善患者OS,而K药的Keynote604研究表明一线治疗PFS抵达终点,OS半路抛锚,两个药在广泛期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而I药、T药通过各自的临床试验证实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疗效的提高,因此被批准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24 | 评论:0